EN
"/>
苏超这么火,江苏到底做对了什么?
2025/07/07
作者

近些天,“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 从城市间的“趣味互怼”到官方账号“下场玩梗”,各种创意段子层出不穷。


“散装江苏”本就是经久不衰的热梗。这次苏超,不仅是江苏人在关注,全国人民都在议论!


据新华日报报道,苏超线下场均观众破万,线上直播累计观看量超5000万。赛事期间,主场6个城市景区游客量较平日增长2-3倍,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这场业余足球赛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迅速破圈,成为全网热议话题。即便是输球的队伍,也为城市文旅赚到了真金白银。


5月31日下午,常州坐镇主场迎战扬州,以开场5分钟的乌龙球0比1不敌客队,遭遇三连败。然而,常州文旅敏锐地抓住了端午机遇,对持扬州身份证的游客给予全市A级景区免门票优惠,第一天就吸引到6万多扬州游客,整个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扬州游客超15万人次。


从球场上的“输家”逆袭为场外“赢家”,常州只用了一场比赛。球迷带来的反向走红,正在江苏轰轰烈烈地上演。

111

01 苏超爆火与球迷迁移


今年,江苏省举办首届城市足球联赛,省内13个设区市各派一队参加,参赛球员既有职业球员,也有个体工商户、大学生乃至高中生。


xmyeditor_6.jpeg

政经1号︱“苏超”迎来新“赛点”_中国江苏网



尽管“苏超”各队球技水平无法与中超、中甲等职业联赛球队相比,但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和体育竞技精神,却吸引了无数观众,一票难求。


仅凭对抗激烈,“苏超”或许不足以出圈。毕竟在此之前,其他省份的“村超”等非职业体育竞技赛事也具有类似特点。“苏超”能火爆如斯,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长久以来互联网上有关“散装江苏”的段子,而官方主动“放下身段”参与到网络玩梗中,更进一步推动了赛事热度。


xmyeditor_7.jpeg

从“村超”到“苏超”,从“追球”到“追求”-新华网


苏超第四轮赛事将热度推向新高峰,场均25802人的记录首次超越中超同期水平。徐州主场对阵镇江的“南北对决”涌入30823人—— 其中22%的关注来自安徽、山东等外省,看台上甚至出现“跨省助威团”。


苏超的热度引发了球迷的跨市、跨省流动,为城市文旅带来了巨大流量。



02 “球迷迁移”带来泼天流量



苏超的球迷迁移现象不仅体现在赛场内的呐喊助威,更通过跨城交通、文旅优惠、消费场景延伸等链条,为江苏各城市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增量。


6月14日,南京队客场对阵淮安队。为服务球迷出行,南京与铁路部门沟通,开通南京站往返淮安东站的首趟苏超球迷高铁专列,一站式直达。


6月15日,苏州队客场挑战连云港,苏州球迷专列迅速开通,球迷们只需购买球迷专列套餐,即可直达赛事现场。


xmyeditor_8.png


为吸引更多球迷,“文旅名城”扬州宣布,苏超扬州队主场比赛日所在的周末,对客队城市市民送出专属福利,包括21家酒店实行线上预订平台挂牌价八折,部分度假村免费开放温泉等。同时,扬州借赛事推广瘦西湖和淮扬菜,游客量同比增长230%;南京结合夫子庙等历史文化景点,吸引外地球迷占比达40%。


xmyeditor_9.png

扬州瘦西湖开辟“苏超”专用通道 图源瘦西湖官网


常州继续加码,宣布游客与市民从6月18日起至最后一轮开赛前,凡在常州全市收费A级景区、住宿、演出、展览、赛事消费,均可参与抽奖活动。


xmyeditor_10.png


在南通4比0战胜泰州、南京1比0战胜无锡后,南通和南京的特色美食热度明显上升。美团数据显示,6月2日当天江苏地区“南京盐水鸭”搜索量较前一周同期增长74%,“盐水鸭”菜品套餐的订单量增长58%。同时,“南通早茶”搜索量也激增367%,“徐州烧烤”搜索量同比激增197%,“盱眙小龙虾”搜索量增长61%。


xmyeditor_11.png

淮安市以“激情夏日 乐享足球”为主题打造比赛配套市集 图源新华社记者李博


据财新网报道,第四轮赛事期间(6月14-16日),主场城市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额环比猛增15.2%,外地游客量暴涨48.3%。江苏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河南、山东、浙江、安徽均是主要客源地。



03 城市品牌

如何借力“情绪话题”



苏超的球场流量能及时被转化成经济增量,江苏省都做对了些什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江苏是现今当之无愧的经济强省,GDP常年稳居全国第二,13个设区市更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为苏超的火爆奠定了坚实基础


xmyeditor_12.png


各地市丰富的经济资源为赛事提供资金保障。从现代化场馆,到大规模宣传推广,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此外,经济实力强意味着各地市拥有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为赛事的推广和商业价值的挖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xmyeditor_13.png

江苏各地均拥有大型赛事场馆


另一方面,“散装江苏”的网络热梗在苏超赛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球迷们将比赛胜负与城市荣誉紧密相连,为各自城市的球队摇旗呐喊、加油助威。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如同催化剂一般激发了球迷的热情和参与度,也为后续的传播破圈奠定了文化基础。


xmyeditor_14.png


多元营销 政策护航


苏超火出圈后,江苏相关部门卓越的市场洞察力与高效的执行力,稳稳地接住了这波泼天的流量。


在赛事宣传推广方面,江苏各个城市官媒积极下场,直击“散装江苏”网络热梗进行宣传,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与共鸣。江苏省体育局还邀请“叨叨傅”等知名博主加强宣传推广,扩大赛事影响力与传播范围。


xmyeditor_15.png


各地文旅部门也敏锐捕捉到赛事带来的机遇,趁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与苏超相关的旅游促进措施,依托赛事助推城市热度的提升。


xmyeditor_16.png


球迷迁移 群众基础


江苏省有着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本次赛事中,球迷为观赛而“异地迁移”,是点燃苏超热度的第一把火。大批外地球迷的涌入,直接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零售等相关行业的繁荣。


各地之间的城市联动优惠政策进一步推进了球迷迁移的规模。例如淮安向南京球迷免费开放西游乐园每日1万张门票及16家景区优惠,扬州在主场比赛日周末,对省内其他12市市民免费开放国有景区。


xmyeditor_17.png


情绪驱动 全民狂欢


苏超带动的经济增长,本质上是情绪驱动下的精神消费场景延伸。


在苏超赛场上,每支球队都代表着其所在的城市。城市与球队的深度绑定,激发了球迷的地域荣誉感,调动着每个人的情绪,而情绪恰恰又是快节奏的社交媒体时代的流量密码。


“谁是南哥之争”、“足球场楚汉争霸”、“盐水鸭 vs 水蜜桃”、“没有假球,全是世仇”、“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这些调侃的表述背后是球迷对自己城市的热爱与支持,为苏超营造了一种充满戏剧性和冲突感的“恩怨局”氛围。


xmyeditor_18.png

2025年6月10日,南京街头© 泱波/中新社/视觉中国


“赛事经济”的全球影响力


在全球范围内,“赛事经济”对城市品牌的塑造与提升同样展现出显著的影响力。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以“足球之都”和“高迪之城”闻名于世。诺坎普球场年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与圣家堂、米拉之家等地标共同构成城市文化名片,形成“体育+文化”双核驱动。


xmyeditor_19.png


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每年为城市创造20.4亿欧元的经济效益,包括门票、赞助、旅游等收入,创造超过1.9万个就业岗位。在社交媒体上,球队粉丝超过3亿,其比赛转播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地区。


xmyeditor_20.png


由于欧洲各国间交通便利,每当有重大赛事举行,这片大陆上都会掀起球迷大规模迁移的热潮。


xmyeditor_21.png


凯悦酒店在柏林、慕尼黑、科隆等主办城市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8%。一些平时不属于热门旅行目的地的城市,如盖尔森基兴和莱比锡,因为欧洲杯的原因,住宿预订量同比增加了500%以上。


德国铁路公司也表示,比赛期间球迷乘坐火车往来观赛,在车上消耗的啤酒数量都较平日翻了一番。



04 爆火绝非偶然



那么,掀起巨浪的苏超联赛,能在其它省市复制吗?


恐怕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苏超的破圈,是天时地利人和。


xmyeditor_22.jpeg

江苏概况_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创作者: ZiHao_Zhou;版权: Hill


经济是江苏最大的优势。13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GDP百强,且各地间发展均衡,无需依赖省会资源反哺。这种独立性与均衡性,为城际赛事的平等奠定了基础。


地理上看,江苏省拥有超86%的平原覆盖率,13地市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以内,高铁1-2小时通达,交通便利且价格低廉,各地区市民能当日往返,节省观赛成本。如果放在多山的省份如四川、贵州,会因交通成本较高,难以实现高频率城际赛事。


xmyeditor_23.jpeg

基于镇域尺度的江苏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演变;图片源于:地理科学


从人口密度上分析,江苏每平方公里790人,有11市城区人口超百万,为赛事提供了庞大的观众池。而中西部省份,多数非省会城市人口不足百万,难以支撑场均近万观众的规模。


xmyeditor_24.png

江苏旅游地图;图片来源:抖音客户端


经济、交通与人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江苏省平等的文化氛围。“散装江苏”只是一个网络热梗,但调侃背后蕴含的是苏南吴文化、苏中江淮文化和苏北楚汉文化的长期并存,以及互不服输的竞争氛围


放眼全国,满足以上全部条件的省,找不出第二个。即使照抄作业,也很有可能因资源倾斜导致一家独大,让比赛失去悬念与激情。


在此基础上,官媒的推波助澜又为赛事添了一把火。各地市文旅部门,嗅觉灵敏,反应迅速,又恰逢端午小长假红利,原本就火花四溅的苏超一下被点燃,席卷全国。


xmyeditor_25.jpeg

村超”全国赛江苏赛区已签约,将与“苏超”进行联动;图片来源:懂球帝


草根文化的觉醒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与先前贵州的“村超”,两广的“水乡龙舟”一样,体育运动并非只有职业化一种模式,立足本土文化、深入人心的地域认同更能唤醒城市活力。


尽管江苏本地人也十分支持“散装江苏”的说法,但这次苏超显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意竞争。以赛事为纽带,共同为自己的家乡摇旗呐喊,一起赚的钵满盆满,谁说江苏人“不团结”呢?


专栏编辑|Sherry Li

发文编辑|Chenxi

审核编辑|Yibo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