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2022 WAF世界建筑节年度大奖解析|尊重场地文脉成为热点
2022/12/13
作者

2022 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简称WAF)于11月30日开启,本次活动主题为“同行(Together)”,旨在思考当代建筑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下的集体生活迭代,并践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世界建筑节

世界建筑节



640.jpg


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简称WAF)是国际建筑界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盛事之一,每年在不同的城市举办,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设计师集聚一堂。这是一个集颁奖赛事、会议以及传播建筑知识为一体的盛事,致力于表彰、分享和鼓励优秀杰出的建筑设计。


经过层层选拔,有四个项目获得了不同分类下的年度最佳奖项,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解读。



年度最佳世界建筑


Quay Quarter大楼

建筑师:3XN

地点:悉尼,澳大利亚

 


640.jpg

© Adam Mork

 

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工作室 3XN 已经完成了澳大利亚悉尼的 Quay Quarter大楼,设计保留和改造了城市海滨附近一座现有的 1970 年代塔楼,3XN将其描述为“世界上最全面的现有塔楼升级改造”。项目最近还获得了 2022 年国际高层建筑奖,评委会认为这是“建筑升级改造和密集化的非凡结合”。

 

640.jpg

© Adam Mork

 

该项目位于 50 Bridge Street,前身是建于 1976 年的 AMP 中心,高 188米,曾是悉尼最高的建筑。大楼改造为 Quay Quarter大楼的过程中,3XN 保留了 65% 的原始建筑结构,包括梁、柱、楼板以及 95% 的原始核心筒,并且在现有板块上增加了新的楼板,将可用面积增加一倍,将建筑物的容量从每天 4500 人增加到 10000 多人。3XN估计由此产生的具体碳减排量超过 12000 吨,相当于哥本哈根和悉尼之间 8800 次单程航班的减排量。

 

640.jpg

© Ethan Rohloff

 

3XN 悉尼办事处的合伙人兼董事Fred Holt表示,改造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在真正开始剥离原有大厦外墙之前,团队不一定知道结构的真实状况,所以需要从一开始就对转型的想法做出非常大胆的承诺。

 

640.jpg

© Adam Mork

 

216米高的塔楼围绕着“垂直村庄”的概念而塑造,其中五个独立的体量相互堆叠,将塔楼的体量分解为更小的社区。每个体量都围绕堆叠的中庭布置,以增加楼层的自然采光,楼层面积超过 2150 平方米,并通过一系列螺旋楼梯连接。

 

640.jpg

© Adam Mork

 

塔楼的大部分专用于办公空间,办公空间有49层,而三层则专用于零售。在底层,一个新的裙楼占据了整个城市街区,作为零售和公共花园。立面上的悬挑模块环绕着五个体块,将进入塔楼的直射阳光减少了 30%,防止了过热并且消除了对内部百叶窗的需求。

 

640.jpg

© 3XN

 

塔楼的北立面随着它的上升也轻轻地向东旋转,在连接到内部中庭的五个体块的底部形成了外部露台。

 

640.jpg

© Adam Mork

 

3XN 创始合伙人 Kim Nielsen 补充说:“20 世纪中后期建造的塔楼的使用寿命即将结束。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拆除和建造,我们必须把目标改为延长现有建筑物的寿命和潜力。这是建筑可持续性的最基本定义,也是 Quay Quarter 大楼背后的驱动力。”

 

640.jpg

© Sara Vita



年度最佳未来项目 


 梦想之路(Dream Pathway)

建筑师:CAAT Studio

地点:德黑兰,伊朗

 


640.jpg

© CAAT studio

 

CAAT studio推出了“梦想之路”,这是一条连接体育休闲公园和伊朗德黑兰文化街的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该提案和谐地融入了城市景观,形成了有机平台的布置,旨在振兴周边地区。该项目最初为竞赛提交,最终获得第二名。

 

640.jpg

© CAAT studio

 

“梦想之路”位于德黑兰历史最悠久的街道valiasr街和jost-e-joo公园之间的abbasabad hills综合体的西部。在这项工作中,建筑师们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如何吸引邻近街道的人潮涌入公园,以及将公园的使用者引导至通往 valiasr 街边缘的通道。

 

640.jpg

© CAAT studio

 

该项目需要一个有效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建筑师分四个阶段对设计进行了研究和形成。

 

640.jpg

© CAAT studio

 

第一阶段主要涉及公园区域(从 mina dome-planetarium 到 jost-e-joo 公园),而第二阶段研究 abbas abad 山(综合大楼的西入口)与非洲街(nelson mandela 大道)的连接。第三阶段探索从起点到 palizvani 尽头的路径,寻求规范交通并为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建立一条有效的路线。第四阶段着眼于从甘地十字路口到 valiasr 街城市边缘的区域。

 

为了连接项目路径上的四个主要区域,需要分配吸引点来邀请和引导行人前往每个区域来参与各种文化、社会、体育活动。该项目的想法是将设计的路径和有机平台合并,以生成一个可以适应各种功能的复合体。

 

640.jpg

© CAAT studio

 

该项目的起点位于滑冰公园附近,因为该区域聚集了许多对街头运动和休闲开放空间活动感兴趣的人。因此,该结构的第一个平台包括了滑板公园、健美操场、保龄球馆、多功能运动场、游乐场、圆形剧场。

 

640.jpg

© CAAT studio

 

与此同时,在第二阶段,该项目通过放置一个大型公园入口与纳尔逊曼德拉大道互动,该入口邀请用户使用书店和咖啡馆等附加功能。

 

640.jpg

© CAAT studio

 

第三期连接着拥挤的 palizvani 街,行政大楼众多,交通拥挤。设计将行人和自行车与汽车分开,以确保这条轴线的安全。防止行人和汽车干扰的解决方案是创建一条高 1 米、宽 4 米的单独路径。此外,还有一条 5 米宽的单行车道,环绕着该项目以容纳过往车辆。

 

640.jpg

© CAAT studio

 

在第四阶段,该项目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综合体,包括城市画廊(雕塑座谈会)的入口平台,然后以斜坡延伸到valiasr街的边缘。

 

640.png

© CAAT studio



年度最佳景观设计


 高荡布依山村保护更新

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山村工作室安顺市建筑设计院

地点: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宁西街道高荡村

 


640.jpg

© 清华大学

 

高荡村是中国西南部贵州省偏远贫困山区的布依族传统村落。这里实施了一项为期七年的计划,旨在通过风景园林保护布依族文化景观,增强社区凝聚力,加强区域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方案植根于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和村落历史遗址,融合现代生活需求和传统景观保护。高荡长期的修缮更新过程汇集了包括学者、景观设计师、原住民、当地工匠和设计院在内的力量。

 

640.jpg

© 清华大学

 

整个村庄作为整体遗产。高荡村是布依族600多年农耕和聚居活动的活遗产。高荡村理想的空间格局体现了布依族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具有显着的传承属性。本次保护修复的最初构想是将整个村落视为一个整体遗产。

 

640.jpg

© 清华大学

 

项目从2015年启动,历时7年多,植根于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和村落历史遗迹,融合现代生活需求和传统布依文化保护。经过7年的持续努力,该方案以“调研——研究——凝聚共识——规划——建设”的过程分阶段实施。完成的作品是多方合作交流的典范,是布依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也是项目团队和当地村名、政府之间相互信任的典范。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全国的认可。

 

640.jpg

© 清华大学

 

近年来,高荡村面临着生态退化、乱建乱建、住房质量下降等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外出、建成的遗产被遗忘,导致经济社会空心化,社区凝聚力弱化。情况非常复杂。

 

基于充分的调查、长期的社区参与和共识的建立,自2018年以来,团队从多学科的角度、多方面应用了多种规划、设计和政策方法。通过本土化设计,多方参与,多阶段,将文化遗产保存下来。

 

640.jpg

© 清华大学

 

在更新计划中,首先提出保育山林,同时复垦稻田,修复小盆地内的稻田湿地系统,生态化组织稻田内外径流,促进生态水体自净,采用本土生态手法营造出喀斯特乡野田园景观。同时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控制未来新建民房继续向田地扩张的趋势,重新调适山林–稻田–村寨的均衡格局。

 

640.jpg

© 清华大学

 

途中的观景台选址于后山背面山腰一处废弃院落基址之上,顺山势而建的同时引导视线,可以看到周围其他布依村寨的多处山坉遗址。当地布依民众节庆时在此登高望远,游客也可由此了解白水河谷地带布依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640.jpg

© 清华大学

 

该项目关注生态、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废弃水田湿地修复、喀斯特森林保护等生态修复手段,提升村落热舒适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时,当地知识被用于增强生物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应用当地材料,降低工程造价。住宅采用清洁能源,加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减少污染能源的使用。

 

同时,设计增强了社区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带动了民宿、农家餐饮、农产品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它有助于实现包括经济和文化可持续性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640.jpg

© 清华大学

 

针对村寨中传统民居建筑普遍表现出的采光性能不佳、冬季保暖效果差、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更新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围墙的热工和采光性能,优化室内功能布局。目前,修复利用废弃民居,优化功能及空间布局,整体改善了居住舒适性能。

 

其中一处半坍塌的传统民居以插入玻璃小屋的形式进行修复,获得更好的采光同时展示布依族传统民居的内部木构情况,并根据现代生活需求优化交通流线,置入现代卫生设施,以此提升传统砖石民居主要生活空间的品质,有效应对家庭产业经营、乡村现代生活等未来发展场景。

 

640.jpg

© 清华大学



INSIDE年度最佳世界室内设计


坪坦书屋

建筑师:Condition_Lab & UAL Studio

地点:坪坦, 中国

  


640.png

© Xiaotie Chen

 

坪坦中心小学设立于1951年,而现在坪坦中心小学的混凝土校舍建造于20年前。坪坦中心小学现有300多名6-13岁的学生。过去几个世纪,侗族人一直用当地的杉木建造村庄,如今,这种可持续材料在侗寨的地位正在降低。当代生活方式和中国农村对现代城镇化的追求正在挑战侗族的传统文化基因。


 640.png

© Xiaotie Chen

 

Condition_Lab希望图书馆可以保留侗族木构基因,希望可以重新唤起侗族人民对他们自己文化遗产的兴趣,让孩子们和侗族村寨重新产生链接,鼓励他们通过直接参与的方式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

 

640.jpg

© Sai Zhao

 

这个项目是Condition_Lab在坪坦河流域建造的第二个图书馆,另一个姊妹图书馆是高步书屋,位于坪坦河上游十公里外的高步村。这两个方案的概念相似,在侗族传统的干栏结构的基础上,用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重新诠释楼梯、墙壁、窗户和地板等元素。

 

640.jpg

© Sai Zhao

 

坪坦书屋每一个元素都完全由木材建造,包括建筑结构、墙、楼梯、地板,唯一采用的外来材料是用于立面采光的阳光板。整个建筑完全按照传统侗族木构技艺建造。

 

640.png

© Sai Zhao

 

图书馆在一个传统的木构房屋中嵌入了一个无止境的楼梯,一个由踏板组成的、无限延伸的环。为了增加神秘感,这个楼梯并没有目的地,它就是目的地本身。建筑的外墙由书架和可以俯瞰庭院的窗户组成的矩阵组成。


 640.png

© Sai Zhao

 

坪坦书屋不应被定义为一个传统的儿童图书馆,而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玩耍的地方。这也是中国乡村图书馆的新范式。

 

640.jpg

© Sai Zhao

 

建筑师希望坪坦书屋能让人们意识到建筑的社会性也同等重要,社会影响力并不一定跟巨额资金挂钩,设计也不仅存在于高端项目之中,而建筑本身就必定有它存在的意义。

 

640.png

© Sai Zhao


作者 | Meng

发文编辑 | Shixin

审核编辑 | Linqi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hz@archidogs.com


REFERENCE:

https://archinect.com/news/bustler/9022/3xn-s-upcycled-quay-quarter-tower-is-the-2022-world-building-of-the-year

https://archinect.com/news/article/150330696/3xn-completes-world-s-largest-upcycled-tower-in-sydney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organic-platforms-dream-pathway-proposal-tehran-iran-06-24-2021/

http://www.lalavision.com/fjyl/ch/reader/view_news.aspx?id=20220425215243001

https://architizer.com/blog/practice/details/pre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of-gaodang-buyi-mountain-village/

https://www.archdaily.cn/cn/975471/ping-tan-shu-wu-condition-lab-and-ual-studio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hz@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