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2025/11/25
作者

最近,你的社交平台是不是也被这杯“解构苹果马天尼”刷屏了?

 

看起来高级感满满,其实只需要简简单单四样东西:苹果、冰块、金酒、伏特加。如同艺术品一般,让网友直呼:会玩!


1111


图片2.png

解构苹果马天尼+解构青柠金汤力 © 小红书用户-Fiona--菲菲


连带着“固体杨枝甘露”“肝脆蒜了”,几乎全网都在模仿这种“看不懂但很厉害”的玩法。殊不知, “解构主义”根本不是什么新词。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固体杨枝甘露-新鲜芒果+西柚粒+干噎酸奶+西米露 © 小红书用户

图片5.png

肝脆蒜了-猪肝+薯片+蒜片© 小红书用户-甜味钢蛋


这股风潮早已跳出学术圈,悄悄席卷各个领域。从时尚T台、恐怖电影,到先锋建筑……这场酝酿了半个多世纪的高级“反叛”,正在潜移默化地重塑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解构主义:破解、重组、新生

 

要了解今天的网红墙,不妨把目光投向历史深处。人类在墙上书写的冲动,几乎与文明史同步。

 

(1)远古的图腾:权力的宣告与信仰的寄托

 

到底何为解构主义? 

 

拆解?重组?但不是毫无目的地折腾,而是先把传统规则、固有形态拆成碎片,再通过创意重组,让事物跳出原有框架,衍生出全新的可能。

 

就像“结构苹果马天尼”,既没有丢掉“苹果+酒”的核心,又拆解了复杂的调整流程,用极简形态重构出社交属性;马丁·马吉拉则拆了旧衣物,重组后打破了“奢侈品=昂贵面料”的偏见。


图片6.png

图片7.png

Martin Margiela首秀-1989春夏系列 © 小红书用户-NOTEBOOKON


不得不说,这正是解构的精髓:以“拆”只是手段,“重组”出“新”的价值才是目的。 

 

(1)哲学起源:这一切要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说起,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为了批判“结构主义”的固化思维,在著作《论文字学》正式提出“解构主义”这一概念。他看不惯传统哲学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执念,也就是那种“凡事必有唯一终极真理”的思维,而是主张通过“延异”(意义在时间和语境中不断变化)和“误读”(跳出固有视角解读)来消解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强调意义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图片8.png

雅克·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正式提出“解构主义”这一概念,并从解构主义的基本精神出发,重塑了文字概念的历史、深入剖析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言语中心主义为特征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 © 小红书用户-勿我勿固勿必勿意


当然,德里达的思想并非空想,他吸收并推进了海德格尔对“存在”与“语言”关系的深入反思。同时,也延续了尼采反对传统理性主义“绝对真理观”的反抗,本质上可以看做是一场对“标准答案”的哲学反叛。 

 

有意思的是,这场起源于西方的思想运动,如今在东方也找到了知音。中国当代哲学学者蔡祥元深耕德里达思想,他在《语言与解构 ——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交错》等著作中,让解构主义与中国哲学产生对话,让这场“革命”跨越文化边界。 

 

这场思想革命不仅在西方发酵,也通过学者的研究走进东方。


图片9.png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蔡祥元的著作《语言与解构 ——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交错》 图片源自网络 


(2)发展脉络:解构主义从不是停留在书本里的理论,而是一路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 20世纪70年代,由保罗·德曼、希利斯·米勒、杰弗里·哈特曼、哈罗德·布鲁姆四位核心学者组成的“耶鲁学派”,率先将解构主义带入文学批判,通过解读文本,挖掘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让文学解读跳出“标准答案”。

 

到了80年代,解构主义迎来真正的高光时刻。弗兰克·盖里、伯纳德·屈米等建筑师以反理性、碎片化的设计,颠覆“建筑必须对称规整”的传统美学;艺术圈则通过数字重构、装置艺术等形式,挑战大家对“艺术该是什么样”的既定认知。

 

如今,解构主义早已不止于文学、艺术、建筑,而是渗透到算法分析、医学伦理、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领域。比如,探讨技术背后的权力结构,反思“技术中立”的固有认知,让思想的边界持续扩大。

 

(3)消退与新生:到了80年代后半期,解构主义逐渐从学术主流退潮。一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彻底否定性消耗了它的批判力;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现实问题,都需要建设性方案,而非解构主义所强调的“意义多元”“相对主义”。 

 

那么问题来了,解构主义真的过时了吗? 

 

恰恰相反,虽然它不再是主导思潮,但其思维方式早已深深植入文化研究、设计、艺术、建筑扥领域,解构依然核心创造力的来源;更有学者尝试将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佛学灯思潮结合,试图为这份反叛思想焕发新的生命力。



跨界狂欢:一场持续半世纪的“叛逆”,早已席卷各个领域

 

当解构主义跳出理论框架,它便不再是书本里的抽象概念。从秀场到餐桌,从展馆到城市地标,解构主义以“拆解+重组”的方式,让每个领域挣脱固有枷锁,绽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生命力。

 

(1)时尚界:不完美才是新美学

 

当“解构主义”的风吹进时尚界,便打破了“精致=高级”的刻板印象。设计师们拿起剪刀与针线,拆解传统剪裁规则,用破碎的线条、重组的结构,把服饰当做表达态度的媒介。这不是简单的破坏,而是一场关于自由、创意与个性的宣言,让每一件作品都被赋予打破常规的故事。

 

在马丁·马吉拉手中,解构主义成为颠覆时尚界的利器。他用Tabi分趾鞋、圆肩西装、纯白色调与四角缝线,这些标志性元素,共同构筑出独树一帜的“解构-重构”设计理念。


图片10.png

Maison Margiela,Tabi分趾鞋 © 小红书用户-Mandyyyy 

图片11.png

Maison Margiela,Tabi分趾帆布鞋 © 小红书用户-beautyistruth

图片12.png

MM6 25秋冬女装系列 © maisonmargiela.com


川久保玲则以先锋视角解构女性服饰,不对称、破洞、膨胀轮廓、夸张变形的设计,打破了西方审美对“完美身材”的执念,将服饰升华为观念表达的艺术载体。

 

她认为服装应该“超越性别”,比如,川久保玲1995年推出的Comme des Garçons“Transcending Gender”系列,便通过解构西装与裙子,模糊了男女装的界限。告诉世人,男人可以穿裙子,女人同样可以穿西装。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COMME DES GARCONS-SPRING/SUMMER-1995-RTW, 模糊性别界限,重新定义爱与性别的关系 © 小红书用户-AKIE


脱落的旧墙面,被精心绘制成5幅总面积约127㎡的抗战主题红色教育彩绘。这不仅是一场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教育和情感动员,将国家叙事与地方记忆紧密结合,赋予公共墙可触摸、可感知教育功能。


图片15.png

COMME DES GARCONS-AUTUMN/WINTER-2025,德比鞋© 小红书用户-_ap 


Tory Burch在 2025-26秋冬系列中,将通过可拆卸袖章与不对称拉链,重新定义运动风;Prada 2025-26 秋冬系列则以“原始魅力”对抗数字化完美,刻意保留面料毛边与手工痕迹。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Tory Burch 2025-26 秋冬时装秀-以“扭曲的美式运动风”为核心 © vogue


Sacai在2025秋冬秀场上更是上演了一场解构重塑的包裹艺术,将不同材质通过缠绕、拼接等手法融为一体,共同将时尚界的结构美学推向新高度。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Sacai 2025秋冬秀场-将“野性自然”与标志性解构美学结合 © vogue


(2)文学与艺术:拒绝被定义 

 

解构主义不只局限于实体创作,也早已渗透进文学与艺术的肌理。以打破二元对立、挣脱固有定义为核心,让文字、图像突破道德框架,让数字艺术跳出传统边界,在“拒绝被定义”的过程中解锁多元表达,成为呼应时代脉搏的思想载体。

 

在文学领域,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德烈・纪德,以《窄门》《违背道德的人》大胆挑战传统道德的边界,生动体现了解构主义对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的消解。


图片20.png

安德烈・纪德-《窄门》 © 小红书用户-Ryan


加缪尊称其为“真正的老师”,坦言没有他自己根本写不出《局外人》;连一向狂傲的萨特也曾赞叹“只要读他的作品就能重活一次”。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加缪-《局外人》 © 小红书用户-浅笑如昔


这场思想的接力随后由美国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以实证研究有力推动。他在《小说与重复》中,分析狄更斯、哈代作品中的重复叙事现象;在《共同体的焚毁》中,探讨文学虚构与真实共同体的复杂关系;此外,他还通过研究揭示后殖民文学的解构策略,将解构主义批评实践推向新的高度。

 

数字艺术领域,同样不乏对解构主义的探索。比如,游戏《界外狂潮》就通过故障艺术风格与波普元素的融合,大胆重构了FPS游戏的视觉语言;巴西数字艺术家Tuukzs,则以故障艺术为载体,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破碎的几何形状,以及超现实元素,用解构手法打造出令人颅内高潮的梦幻视觉世界。


(3)餐饮界:吃的不是食物,是创意 


如今,餐饮界的使命早已不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解构主义的闯入,让食物、空间与文化完成三重革新。就像前面提到的解构苹果马天尼,剥离了复杂调制流程,回归苹果、酒与冰的本质,通过极简形态重组,让简单饮品成为承载创意的社交符号。


图片23.png

解构苹果马天尼 © 小红书用户-厉害的调料盒 


电影《菜单》中,那顿充满讽刺与仪式感的高级晚餐,将解构的矛头直指餐饮权威与消费文化,撕开了高端餐饮作为身份象征的虚伪面纱。


图片24.png

图片25.png

电影《菜单》截影


武汉的上荔晶时代餐厅,与贵阳的“姜”餐酒,则将解构延伸至空间设计。前者以水的起伏节奏为主线,用碎片线条与光影重构用餐场景;


图片26.png

图片27.png 

朗荷STUDIO-上荔晶时代餐厅 © 吴辉


后者则通过打破常规的空间布局与材质运用,重塑人们对餐酒吧的固有印象,让饮食体验与艺术氛围深度融合。


图片28.png

图片29.png 

凡西空间-“姜”餐酒吧 © puyou


(4)建筑界:打破“方盒子”,空间有了情绪

 

在建筑界,解构主义的介入打破了固有的“方盒子”,为其注入反叛基因。

 

解构主义建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后现代建筑的重要分支,其哲学基础源于德里达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主张以“分解-重组”颠覆传统建筑逻辑,用非对称形态、创新材料与动态空间,让建筑成为承载思想与情绪的艺术载体。

 

实际上,早在理论形成之前,先驱们便已经开始实践。1981年,彼得·埃森曼设计的哥伦布会议中心,由11条交错的不规则集合体组成,打破了公共建筑的传统样式,尽显分离与破碎感;


图片30.png

彼得·埃森曼-哥伦布会议中心 © 小红书用户-哈佛老王建筑日记 


1983年,伯纳德·屈米规划的拉维莱特公园,以“点、线、面”系统叠印设计,让红色框架与理性网格形成强烈冲突,成为解构主义建筑的经典之作。


图片31.png

伯纳德·屈米规-拉维莱特公园 © 小红书用户-Yang_Zhu_ 


这些早期作品奠定了该流派的核心特征,在形态上追求非对称、碎片化,与非欧几里得几何扭曲曲面;在材质上大胆采用轻质金属、纤维混凝土等非常规选择,如盖里设计的华特迪士尼音乐厅,不锈钢表皮极具视觉冲击力;在空间理念上,则彻底颠覆传统,强调偶然性与动态对立,就像屈米所主张的“形式随从虚构”,而非单纯满足功能。


图片32.png

弗兰克・盖里-华特·迪士尼音乐厅 © Gehry Partners,LLP 

图片33.png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馆20周年灯光秀 © Justin Sutcliffe


这一思潮催生了一大批建筑大师及其标志性作品,例如,弗兰克・盖里以华特·迪士尼音乐厅的金属波浪,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钛合金设计,将建筑华为城市雕塑;

 

扎哈・哈迪德用维特拉消防站的锐利斜面、广州大剧院的双砾石造型,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六芒星结构,勾勒出“上帝的曲线”,重新定义流动空间。


图片34.png

扎哈・哈迪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360度摄影作品截图 © Zaha Hadid Architects 

图片35.png

扎哈・哈迪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 Hufton+Crow


彼得・艾森曼在法兰克福生物中心,用DNA钢结构将语言学理论转化为建筑语言;丹尼尔・里伯斯金的柏林犹太博物馆、奥斯纳布吕克努斯鲍姆美术馆承载着深刻人文思考;伯纳德・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雷姆・库哈斯的央视大楼、《癫狂的纽约》,以及蓝天组(COOP HIMMELB (L) AU)的维也纳“蓝天住宅”,则各自以独特风格拓展着解构主义的边界。


图片36.png

丹尼尔・里伯斯金-柏林犹太博物馆 © Denis Esakov COOP HIMMELB(L)AU 

图片37.png

蓝天组-奥地利PANEUM不锈钢面包博物馆 © Markus Pillhofer

图片38.png

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蓝天组以“与陆地若即若离的云体”为方案概念 © Duccio Malagamba


如今,解构主义建筑已然从激进反叛发展为跨学科遗产,其碎片化语言又创新材料仍在重塑当代建筑的更多可能,它的消退源于后现代主义的退潮,且面对生态需求等现实问题时,相对难以提供实际解决方案。同时,高成本与实用性争议也限制了解构主义的普及。

 

比如,盖里的作品常被诟病维护困难。但解构主义在建筑领域的影响从未消散,其碎片化语言与思维方法已渗透至数字建筑、参数化设计等领域,就像扎哈事务所利用算法生成项目;同时,其在本土化实践中同样焕发新生,如王澍在象山校区便将传统民居结构重组,实现了解构思维与中国语境的创造性融合。


图片39.png

王澍+陆文宇-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2007与2021对比 © 2007iwanbaan(上),2021 ©巖谷工作室-赵赛(下)


这场关于空间的“反叛”从未真正结束,它只是融入了建筑的血脉,继续激发着更多建筑师打破规则的勇气。



解构主义到底在“拆”什么?

 

当我们在谈论解构时,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一场“破坏”的狂欢。殊不知,解构主义的“拆”从来不是表面上的“毁灭”,而是以“拆解表面规则,回归事物本质”为核心,打破固有束缚,挑战既定认知,在这样的过程中探寻新的可能,成为重塑审美与生活的思维力量。具体看来,解构主义的“拆”似乎可以从三重境界解读: 

 

(1)解构“权威”:从时尚大牌定义的“完美轮廓”,到建筑经典确立的“永恒法则”,再到米其林餐厅制定的“正宗味道”,解构主义向这些权威发起了挑战。它质疑所谓的“唯一正确”,拒绝被单一标准绑架,让人们看到“美”的无限可能。 

 

(2)解构“习惯”:衣服怎么穿、房子怎么造、菜肴怎么做……在日复一日的摸索中,似乎都有了“标准”答案。然而,这个“标准”在让我们养成习惯,感到安全的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解构主义要做的,就是打破思维定式,跳出惯性认知,不断提醒着:墙不一定是直的,鸡尾酒不一定是液体,穿搭也不一定要对称。

 

(3)解构“意义”本身:最深层的解构,是让我们意识到事物并没有固定不变的中心意义,玫瑰不只爱情的象征,建筑不只是遮风避雨的容器,食物也不只是用来填饱肚子……我们的理解和感受同样重要。

 


结语:不是在追赶潮流,而是在延续一场创造性的反叛

 

解构主义的未来,是从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内卷”与“平躺”之外,为人们提供了第三种打开方式——既不盲目跟随既定规则,也不消极逃避,而是主动拆解,再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重新组装。 

 

哲学思潮也好,生活美学也罢,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反叛”,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反抗,一种在碎片化时代保持自我完整性的智慧。 

 

它向人们宣告:世上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必须遵循的规则。

 

我们可以撕掉标签,打破框架,用自己的方式,重组一个更加真实、自由的世界!


专栏编辑|Sherry Li

发文编辑|Ziyi Zhang

审核编辑|Ziyi Zhang


Reference: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1668829

http://k.sina.com.cn/article_6237677176_173cb667800100c9b8.html

https://m.sohu.com/a/951780255_121119376

http://www.philosophy.org.cn/gdzm/gdzm_20732/201507/t20150714_2726781.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TE4NDYyMA==&mid=2651688040&idx=1&sn=036ac8d84cb8b24737815f1c96679e0b&chksm=f1fc1df4689dd54313295498f9a3cd2a8b3259f0f5516f44f4e9b5072aa2520099d9bcfad109&scene=27

https://chuangshi.qq.com/read/54234585/5

https://ias.nju.edu.cn/66/5a/c13148a616026/page.htm

https://cul.sohu.com/a/853480089_12111936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990850868889985&wfr=spider&for=pc

https://ccj.pku.edu.cn/Article/info?aid=180886002

https://zhuanlan.zhihu.com/p/711926573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576928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DYwNjYzMA==&mid=2247557616&idx=2&sn=9ffced4e298b81f605c4398b6170cfa2&chksm=fc53cc909695f9d1ee4920112d3ee8269dcac0d32f8f5124550aab905884d6d98dc446bc3c22&scene=27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95118&preview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00860758188884150

https://wyb.chinawriter.com.cn/Pad/content/202206/20/content65276.html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410574719.html

https://mp.weixin.qq.com/s/7wvPPecBgje9SAXf7_YzMw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8002685524038414&wfr=spider&for=pc

https://mp.weixin.qq.com/s/j3kKttBRUpB5kqwIoYNrTg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730042341231981&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730042341231981&wfr=spider&for=pc

https://m.sohu.com/a/853488040_121119309

https://mp.weixin.qq.com/s/1jQ3WActn6VnBmQ3yTIMCQ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fL2zWEVt/

https://news.sohu.com/a/949814000_11935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1313005526076243&wfr=spider&for=pc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CS7VJM00526DPBA.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04824163362926950

https://mp.weixin.qq.com/s/79PvTiPl4RuR7RAgW4fdBA

https://www.gooood.cn/shang-li-jing-restaurant-china-by-studio-langhe.htm

https://www.gooood.cn/jiangs-bar-by-fancy-space.htm

https://mp.weixin.qq.com/s/g1g_aMhWU8KKTdVZm_LQEw

https://mp.weixin.qq.com/s/omzzaU2uViTcI7iMNX9RgA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4896030

https://www.douban.com/note/859257317/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OTMzNzg1MA==&mid=2247496573&idx=1&sn=3c8041e64c30173024e5c564a6abcf5c&chksm=ce6880443abe8bdbac1d566ffb0a1d40a8e9171ff3f315772097adc64cdc6bf2432ae51170f3&scene=2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70PMLO0552J1W4.html

https://mp.weixin.qq.com/s/zZqx8Gq1LCD5Jg-NyrL3NQ

https://mp.weixin.qq.com/s/Xs2Pgb0R8HG5YRKKjfsd2g

https://mp.weixin.qq.com/s/g1g_aMhWU8KKTdVZm_LQEw

https://mp.weixin.qq.com/s/GEb3c0ieVuEsVs-ICd2tNA

https://mp.weixin.qq.com/s/omzzaU2uViTcI7iMNX9RgA

https://mp.weixin.qq.com/s/u2MeeNN5RYYCNq2_C7CWUQ

https://mp.weixin.qq.com/s/qPCVfQdSo1IFGjFZR9JSBQ

https://www.archdaily.cn/cn/906306/coop-himmelb-l-au-lan-tian-zu-de-jian-zhu-shi-jian-bu-jin-jin-shi-jie-gou-zhu-yi?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9nPzsENQ/

https://blog.csdn.net/u011864458/article/details/14814198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7393257716536364&wfr=spider&for=pc

https://k.sina.cn/article_2191008662_p82982396027008h2f.html?from=news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