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2025/09/16
作者

6月中旬,运营近6年的《只有峨眉山》悄然停演。这部投资8亿,曾靠“8000㎡雾森”和“50 万片瓦片千里江山幕墙”刷屏的实景巨作,终只留下两组冰冷的数据:累计亏损已超6亿元,以及峨眉山上半年流失14万游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300多公里之外的《只有河南》,近700分钟的剧目,单日安排200+场,几乎场场爆满;


而位于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则凭借移步易景、迷宫幻境的景观设计理念,成为文化“顶流”;


再到今年刚签约不久的《只有岳阳》,同一导演、同一IP,“只有”系列为何会遭遇冰火两重天? 


重金打造的“沉浸式乌托邦”到底还能坚持多久?是文化复兴的圣殿,还是资本狂欢的泡沫?

1111111

01 解构“只有”宇宙


“只有”系列出自导演王潮歌之手,她以“印象”“又见”系列开创中国实景演出先河,之后又携手建筑师王戈,以“只有”系列探索沉浸式剧场的新边界。 


不同于传统旅游演艺,“只有”系列从一开始的定位便是为特定地区量身打造一座戏剧幻城。不止于演出,而是一个以戏剧为核心,融合建筑、景观、科技等的综合体验空间。


(1)初代样本:《只有峨眉山》(2019—2025)


2019年,《只有峨眉山》作为开山之作亮相,剧场被“云之上”“云之中”“云之下”三部分。


室内的“云之上”,用50万片玻璃瓦片搭建而成,以《云海叩问》《金顶浮沉》《追梦年华》《凤谷云烟》《千年背夫》《鼓励乡愁》六个篇章,打破“坐看演出”的传统模式,让观众游走于不同场景之间,与演员零距离互动。


xmyeditor_4.png

云之上剧场观演空间©王戈工作室


xmyeditor_5.png

云之上剧场观演空间©傅兴建筑摄影


室外的云之中,是园林景观剧场,由白色砾石和8000㎡雾森系统营造云海氛围,屋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让观众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xmyeditor_6.png

“云海”中的云之中剧场 ©王戈工作室


身处云海之中的演员与观众随机互动,通过对话、肢体语言等方式展现峨眉山的历史故事与人文情怀。


xmyeditor_7.png

身处云之中剧场,仿佛闯入人间仙境©只有峨眉山


云之下则直接将戏剧融入周边原始古村落,老乡的竹椅、挂在墙上的玉米都成了戏中道具,无需刻意装饰,却保留了最真实的生活气息,让观众瞬间梦回80年代农村生活。


xmyeditor_8.png


xmyeditor_9.png

云之下剧场-旧村 ©王戈工作室


整场看下来,不仅能领略峨眉的自然之美,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佛教文化与川渝乡愁。


然而,这部投资8亿元的巨作,却未能延续辉煌。截至停演,累计净亏损超过6亿元。如此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2)颠覆制作:《只有河南》(2021年至今) 


如果说《只有峨眉山》是在试错,那么2021年开城的《只有河南》,则在摸索与试探中掌握了“沉浸式”的正确玩法。


xmyeditor_10.png

夜幕下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王戈工作室


xmyeditor_11.png

入口处大片高粱地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xmyeditor_12.png

人们穿过麦田进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总占地面积622亩,由全长328米、高15米的夯土墙围合成棋盘式格局,火车站剧场、李家村剧场、幻城剧场、红庙学校、第七机车厂21个大小不一的剧场,如同棋子般散落在棋盘格之中,构建出一部“行走的河南史”。


xmyeditor_13.png

21个大小不一的剧场散落在棋盘格中©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独特的戏剧、大胆的建筑语言、创新性的循环流动观演模式,共同将黄河文明与河南历史转化为强烈的文化符号


xmyeditor_14.png


xmyeditor_15.png

只有-红庙学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小红书用户-瞬镜


xmyeditor_16.png

只有河南-火车站剧场 ©小红书用户-我是陈北航


这里不再只是小剧场的配套演艺,而是上演着700分钟不重复剧目的“戏剧王国”,以及56个移步易景的情景空间。


xmyeditor_17.png

只有河南-幻城剧场 ©小红书用户-whateverdiculousmartips


xmyeditor_18.png

只有河南-李家村剧场 ©小红书用户-A、姜龙


智慧系统、交互场景、动态光影设计,以及更符合Z世代的情绪触点,让这座“幻城”迅速成为现象级文化地标。


(3)情感主题:《只有爱》(2020年至今)


2020年开演的《只有爱》,则尝试突破地域限制。位于江苏盐城大丰的荷兰花海,占地约3000亩,由如月、如心、如花、如歌、如故、如意六大剧场组成,其中核心剧场——如月剧场最多可容纳2400人同时观演。


xmyeditor_19.png

夜幕下的只有爱·戏剧幻城 ©小红书用户-小哈的漫生活


这座以爱情为主题的“幻城”,从一开始就瞄准了长三角的文旅空白:这里不缺山水景区,缺的是大型沉浸式演艺。


xmyeditor_20.png


xmyeditor_21.png

如月剧场-五个主题空间,探索不同维度爱情议题 ©荷兰花海丨只有爱·戏剧幻城


导演试图绕开地域文化,用“爱情”这个共通主题打动人心。然而,部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虽然有人认为剧目直面现实中的爱情困境,有助于促进社会对情感问题的理性认知。


但另一种声音,却认为“剧情太飘,没能接住长三角的细腻”“不如《只有河南》的厚重感”。


相比于《只有河南》《只有爱》并没有激起太多水花,也成了“只有”系列里沉默的存在。


(4)顶流新篇:《只有红楼梦》(2023年至今)


20237月,随着《只有红楼梦》在河北廊坊落成,京津冀地区再添一张文旅新名片。 


这座历时8年、斥资40亿元的戏剧主题公园,以《红楼梦》为文化核心,以亦真亦假、虚实留白、轮回穿越的创作手法,将东方美学融入建筑与装置艺术,打造出兼具艺术性和互动性的沉浸式戏剧体验。


xmyeditor_22.png

只有红楼-朝天开的红门 ©小红书用户-折柳


以中国审美哲学中的“留白”为灵感,打造一座纯白色的幻境之城。


xmyeditor_23.png


xmyeditor_24.png

只有红楼梦-“留白”意境 ©小红书用户-折柳


入口处,16扇风格迥异的大门,象征着《红楼梦》中的16位主要人物,每次穿越都带来新的叙事维度。


xmyeditor_25.png

只有红楼梦-16扇大门 ©小红书用户-Carpricorn


“迷宫式”的空间布局、288亩的占地规模,构建出4座大型沉浸式剧场与8座小型情景戏剧空间,让观众在现实与梦境之间不断穿梭。


108个情景空间+21场沉浸式演出+800分钟的剧目表演,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内容,解锁不一样的观看“姿势”,走着看、躺着看、从后台看……采用突破性的非线性叙事方法,让观众不再只是单纯地观看演出,而是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既是看戏人,亦是戏中人。


在“读者”剧场,观众可以从不同角色的视角体验剧情;


xmyeditor_26.png


xmyeditor_27.png

“读者”剧场-不同配角与曹雪芹的时空对话 ©小红书用户-京平


在“有还无”剧场的水光之中,沉浸式感受曹雪芹与十二钗的对话。舞台纵深布局配合多层次空间转换,形成独特的“太虚幻境”。


xmyeditor_28.png


xmyeditor_29.png

“有还无”剧场-水面舞台照应着天幕,近距离体验太虚幻境的哲学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5)待解新局:《只有岳阳》(2025年签约)


不同于《只有河南》《只有红楼梦》等项目的宏大叙事,刚签约不久的《只有岳阳》更偏向于聚焦个体的内心感受、生活片段与历史细节,以更为细腻的笔触勾勒岳阳这座有着2500多年岁月沉淀的文化名城的历史脉络和城市肌理。


xmyeditor_30.jpeg

只有岳阳·戏剧幻城项目签约现场©小红书用户-素兮丨日记


虽然该项目坐拥洞庭湖的生态 IP及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属实算得上手里握着一副好牌。但与此同时,担忧仍然无法避免:如何避免复制《只有河南》的模式?如何将洞庭湖的水元素更巧妙地转化为剧场空间语言?能否像以往项目那般在文化深度与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有了《只有河南》的“棋盘”、《只有红楼梦》的“迷宫”,《只有岳阳》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这些问题仍是未知数。



02 “只有”系列为何频频出圈?


“只有”系列的成功项目有何共通之处?是靠运气,还是恰好踩中了风口? 


答案自然是后者。


《只有河南》的夯土墙不是随便砌的,而是用当地的黄土,掺了麦秸秆,摸上去就是粗粝的质感;


xmyeditor_31.png

夯土墙围成的棋盘式格局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只有红楼梦》的“迷宫”不是为了为难观众,而是与“红楼梦里的人生岔路”不谋而合,让观众找剧场的过程,本身就成了一场戏。


xmyeditor_32.png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读者”剧场-折柳


相比于其他文旅项目“先建房子再填内容”的模式,“只有”系列是先想清楚“要装什么文化”,再去设计建筑。 


不是简单的场景布局,而是将文化符号转化为空间语言,创造可感知、可触摸、可沉浸的体验场域,为观众留下更深刻的记忆点。


谁说年轻人不爱看老故事?那是没有人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去讲述!王潮歌擅长将传统IP与现代审美结合:《只有河南》没有生搬硬套“商汤灭夏”,而是让演员穿着古装在麦田里,用更直白地方式传达“什么是故土难离”;《只有红楼梦》没有一字一句地朗读原著,而是用“课堂回忆”、《读者讨论》这些当代场景,把红楼的“遗憾”翻译成更多人能读懂的情感。


xmyeditor_33.png

读者”剧场-不同配角与曹雪芹的时空对话 ©小红书用户-京平


从“观看”到“亲历”,契合“国潮+体验消费”风口,抓住Z世代对本土文化的审美回归。这些项目不仅是看戏的地方,更是社交、打卡、情感释放的场域,满足了年轻人对文化认同和分享欲的双重需求。



03 “只有”系列的危机与破局


只有系列的冰火两重天,揭示了文旅行业的一个核心真相:文化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模板,而是需要深耕的土壤。


《只有河南》的成功根植于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郑州的区位优势;《只有红楼梦》则抓住了经典IP的永恒魅力和京津冀文化消费需求。


《只有峨眉山》的停摆暴露了其模式存在的隐患——资金重压、运营困境、需求变化、IP局限、业态单薄、内容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成为任何重资产文旅项目陷入困境的原因。 


xmyeditor_34.png

只有河南-文创系列©小红书用户-少女_爱吃锅包肉


未来,“幻城”模式可能需要更多元的发展路径:有的适合做重沉浸的文化地标,有的更适合做轻量化的体验空间;有的可以依托传统文化IP,有的则需要创造当代文化内容。 


幻城不幻,落地为实。只有真正理解土地、文化和人的关系,才能让戏剧幻城从资本的狂欢走向文化的长青。


专栏编辑|Sherry Li

发文编辑|KaiYuan He

审核编辑|Chenxi


Reference

http://fun.youth.cn/gnzx/202006/t20200609_12361398.htm

https://www.douban.com/podcast_episode/256523?autoplay=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AA%E6%9C%89%E5%B3%A8%E7%9C%89%E5%B1%B1/23740563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438160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3%80%8A%E5%8F%AA%E6%9C%89%E5%B3%A8%E7%9C%89%E5%B1%B1%E3%80%8B%E6%BC%94%E8%89%BA/60662182

https://www.gooood.cn/unique-mount-emei-land-of-dramas-beijing-wg-studio-biad-boa-studio.ht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AA%E6%9C%89%E6%B2%B3%E5%8D%97%C2%B7%E6%88%8F%E5%89%A7%E5%B9%BB%E5%9F%8E/5629042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147276922968035&wfr=spider&for=pc

https://m.163.com/dy/article/K7OAHIBR0514BTAB.html

https://www.sohu.com/a/740428059_1211244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639041014653730&wfr=spider&for=pc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612739/answer/128512530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AA%E6%9C%89%E7%88%B1%C2%B7%E6%88%8F%E5%89%A7%E5%B9%BB%E5%9F%8E/50297376

https://news.sohu.com/a/695045881_121733951

http://www.vooood.com/list/post/2853758/

https://hbxw.hebnews.cn/news/546251.html

https://mp.weixin.qq.com/s/ITJXZZjDNy7SW4LK9fb5qg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306/19/WS6490040aa310ba94c5612729.html

https://www.sohu.com/a/922504211_12248558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9129414763420750&wfr=spider&for=pc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