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国际建造成本排名第十的香港,盖一栋楼的成本,大湾区能盖几栋?
2025/07/30
作者

作为在香港蜗居多年的港漂,小编对此地的房价与房租深恶痛绝。


五年前,佐敦附近一间15平方米的劏房(隔断房),租金在8k-1w港币/月,不含水电。尽管近年香港房价持续走低,但核心区依然保持在20w港币/平左右。


如此高昂的租金与房价背后,是令人舌的楼宇建造成本。


在凯谛思最新发布的《2025国际建造成本指数城市排名》中,中国香港排名第10,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亚洲城市。而仅50公里外的大湾区,没有一个城市进入榜单前100,包括深圳和广州。


小编做了简单计算,发现在香港盖一栋高层,能够在大湾区盖4-6栋同等规格的大厦。


同样是钢筋混凝土,为什么“平移”50 公里,建造成本竟能相差如此悬殊?是劳动力、材料、土地,还是制度因素在推高香港的造价?在全球建筑成本剧烈波动的背景下,香港能否找到降本增效的突破口?

11111

01 建造成本数据


近日,凯谛思发布《2025 年度建造成本手册》,中国香港排名从去年的第9位下降到第10位。


xmyeditor_2.png

图源凯谛思《国际建造成本指数2025》


在亚洲范围内,中国澳门排名第15位,新加坡排名第26位,东京排名第31位,北京和上海分别排名第85和第86位。


xmyeditor_3.jpeg

图源凯谛思《国际建造成本指数2025》


香港的高房价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其究竟有多高,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概念。以下是凯谛思提供的建筑成本数据:


xmyeditor_4.png

图源凯谛思《年度建造成本手册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


再来对比中国其他城市的建筑成本:


xmyeditor_5.png

图源凯谛思《年度建造成本手册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


将上表中的数据换算成相同单位后,可得知中档高层公寓造价为3238~3721美元/m2,约为广深地区的6倍;中档、中高层写字楼造价为3225.8~3645美元/m2,约为广深地区的4倍。


xmyeditor_6.png

深圳前海 图源网络


打个比方,如果把香港中环的一栋写字楼,整体“平移”到 50公里外的深圳前海,造价将瞬间降低,省下的钱可以再盖两栋同样规模的大楼,还能留给楼顶修建停机坪!



02 破解离谱差价


港深两地建造成本之离谱,究竟为何呢?


工人薪资


在香港,工人成本约占整体建造成本的30%-40%,很多建筑工人的收入比白领还高。2024年香港建筑工人平均工资为每日1300港币,比伦敦及纽约低约2-3成,比新加坡高出7成,与深圳广州相比,则高出约3倍之多。个别技术工种,如钢筋工人(扎铁工),日薪甚至可达到2600港币。


xmyeditor_7.png

图源香港立法会CB(1)1286/2024(01)号文件


虽然施工单位开出了高工资,但当今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做建筑工人。目前,香港建造业工人平均年龄为47岁,半熟练及熟练工的年龄在55岁以上,劳工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


为了吸引更多人,即使在房地产一蹶不振的当下,建造业薪酬还在增长。2022年,12项工种加薪3%-12.5%不等,以全部16项工种来看,平均加薪5.4%。


xmyeditor_8.png


设计标准


香港很多设计标准及要求遵循欧洲标准,并根据本地情况附加了额外要求。例如,混凝土的设计抗压强度、地基可承载力等标准较其他地方更高,这导致工程可能需要比其他城市使用更多的建材与工序。


以建筑设计的最小外加荷载为例,可从下表看出,香港规范要高于中国内地:


xmyeditor_9.png

图源凯谛思《年度建造成本手册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


香港山多平地少,城市发展高度集中,加上多样的地质环境,建筑工程的限制较大,复杂性也很高。工程团队时常需要根据地块的独特环境因地制宜地设计方案,这一步增加了建造成本。


材料设备


材料与设备的高溢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的研究报告,建筑材料及设备成本占整体建造成本的25%到35%。香港主要建材包括钢筋、钢材、混凝土、铜线及木材,采用全球采购模式,外加运输人力与质量检测成本,与供应链效率极高的大湾区相比必然贵出不少。


审批时间


小编曾参与过的香港住宅项目,所有图纸、往来信件、验收证书均需以纸质版流通。在审批过程中,如屋宇署、消防处指出问题,同事们都是带着纸笔、涂改液与胶水,到相关部门现场手工改图。


在深圳,建筑的审批流程需要约 6-9 个月。而在香港,一个建筑项目的消防和屋宇署审批平均需要 2.5 年。香港发展局的研究报告显示,工程团队在设计及建造阶段中大约30%-40%的时间用于处理文书工作,不但影响施工效率,还会导致承建商与顾问公司聘用更多人手处理,进而提高了建造成本。


土地成本


2017年5月16日,香港中环时隔21年出让的第一块商办土地——美利道地块的招标结果公布,恒基兆业以232.8亿港元拿下,折合楼板价54万港币/m2。令人咂舌的天价土地,凸显了香港城市核心土地资源的极度稀缺性。


xmyeditor_10.png

香港中环 图源视觉中国


香港实行土地批租制度,地块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出让,价高者得。这种制度使得土地供应有限,地价居高不下。而大湾区的土地市场虽然也在快速发展,但其土地政策相对灵活,且有政府的规划引导,土地价格相对较低。



03 全球建筑成本变化


在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国际局势的波动,如地缘冲突、脱欧以及关税政策的调整,正在重塑全球劳动力与材料市场的竞争格局。


比如红海危机的持续发酵,直接影响了航运要道。2024年初,原计划经红海-苏伊士运河运往意大利的一万吨中国钢材,被迫绕行好望角,导致运费直接上涨10万美元。


xmyeditor_11.png

图源Bloomberg


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球采购材料的香港,其建筑项目中广泛使用欧洲进口钢材、铝材、木材,运输成本亦相应增加。2023年底,德国到东亚地区的云杉原木报价上涨20欧元/方,云杉赤松板也涨价10-15欧元/方。(数据来源WillWood)但在中国本土,得益于“内循环”政策的有力支撑,建材价格并无太大波动。


不过,香港也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在土地政策方面,楼龄超过 15 年的工业大厦若改建成数据中心,可享受优惠,如透过修订地契在工业用地上发展高端数据中心,其土地补价会按实际发展密度极高段数据中心用途为基础而评定。


xmyeditor_12.png

图源小红书Nimitz


在能源成本方面,中电集团推出的“可再生能源证书”长期购电协议,使得数据中心能够锁定比市电便宜 3–5 分港币/度的风电、光伏电,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xmyeditor_13.jpeg

图源中电


这两年,香港还启动了外来劳工计划,通过引入外来劳动力,将钢筋工的日薪从 2,500 港币压缩至 1,600 港币,进一步缓解了劳动力成本的压力。疫情期间修建的新田方舱医院,也被改造为外来劳工培训营及宿舍。


xmyeditor_14.jpeg


xmyeditor_15.jpeg

图源中联办


而在应用先进物料方面,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在粉岭北新发展区,率先采用超高强度的S960钢材建造两条行人天桥,属于全球首例。


xmyeditor_16.png

图源香港发展局


这一措施大幅减少了所需钢材,降低了地基、运输及吊装费用,令整体成本减少30%。另外,该工程还采用了全港首次应用的桥梁转体施工方法,令工期缩短一年,减低了施工风险及对铁路的影响。


xmyeditor_17.png

全球首例S960超高强钢跨河行人天桥合龙 图源:香港发展局


多管齐下,香港的建造成本已从2016-2020年间的全球前3名降至今年的第10位,反映出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成效。



04 结语


“变局蕴藏机遇。”


—— 凯谛思全球场所事业部总裁Juud Tempelman


尽管香港的建筑成本仍居高不下,但近年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都已初见成效。建筑市场是多样化的,即使在艰难时期,即使经济增长放缓,也有潜力巨大的领域正在蓬勃发展。


需求不会消失,只会转移,眼前的艰难时期,未必不是成养精蓄锐的良机。


专栏编辑|Sherry Li

发文编辑|Yiyue Dong

审核编辑|Chenxi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