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当大模型可以做设计、渲效果图、排PPT,你拿什么证明“我不可替代”?
2025/08/08
作者

过去一年,我们一次次在社交媒体刷到“AI 抢饭碗”“35 岁危机”“降本增效”。麦肯锡 2024 年度调查显示:53 %的全球 C-level 管理者已把生成式 AI 用进日常工作,中层的使用率也达到 44 % 另一方面,Precedence Research 统计 2025 年全球 AI 市场已突破 6 380 亿美元,预计 2034 年将逼近 3.7 万亿美元。


在预算缩紧与技术狂奔的“双重挤压”中,一个问题正变得尖锐:当大模型可以帮你排 PPT、写代码、做设计,你还拿什么证明“我不可替代”?


2023年起运河万科中心号召并与设计企业家组建了“C-WORKS 运河设计社群,如今已成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文创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优秀企业的聚集地。


2025年运河设计社群开始以去中心化,社群以社群企业家自发组织的形式,通过“周四晚”系列活动激发企业能动性。7 月 25 日傍晚,由运河万科中心、C-WORKS 运河设计社群、筑格传媒 ArchiDogs、蚂蚁公装、FUTUREWORK共同发起的“AI创业,千行百业”主题沙龙。


现场,三位 AI 创业与实践者——网易有道AI课创新中心产品负责人 顾红清、Airilab 市场总监 薛梦、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杜雨博士同台对话,从教育、建筑和职业发展三条赛道,展示各自的第二增长曲线。


1111

01 教育赛道

把家长的焦虑写进 AI 算法


xmyeditor_6.jpeg


xmyeditor_7.png


作为网易有道 AI 课创新中心的产品负责人,顾红清用一款大模型打破了“AI + 教育”停留在“智能答题”的刻板印象。


xmyeditor_8.jpeg


xmyeditor_9.jpeg

网易有道子曰教育大模型解决方案_大模型AI助学助教工具-云巴巴


子曰是国内首个教育垂类大模型,可实现图像、语音、文本三模态融合。学生只需拍照上传试卷,3 秒内即可完成“错因分析→针对讲解→举一反三”全过程。家长与教师无需再反复沟通,而是被系统自动推送一整套个性化学习路径。


xmyeditor_10.jpeg

持续领先!有道子曰教育大模型再发创新应用,重磅推出“小P老师”_信息联播_教育家


这套系统已在浙江一地公立校落地,覆盖 38 所学校,作业批改时间从平均 3.6 小时缩短至 28 分钟,学生平均错题率下降 17%。


xmyeditor_11.png

规模化落地校园的AI大模型“天立启鸣AI学伴”在京发布-新华网


教育 AI 的市场也在快速扩张,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 AI 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83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 31%。在一线课堂,60 % 的美国 K-12 教师已使用生成式工具备课或批改。华东一所示范高中亦尝试用 AI 批改作文:从逻辑、语言、素材三维度打分,再自动推荐同期优质范文。


教育工具在变,教学节奏也在变。但不变的是,学生的理解力、老师的判断力,依然是课堂里最核心的变量。技术可以辅助提效,但真正的成长,始终来自人与人的耐心链接。 



02 建筑赛道

用“嘴”改图的高效设计工作流


xmyeditor_12.jpeg


建筑设计领域正被 AI 改写。“AI 不是刚需,而是增幅器。”Airilab 市场总监薛梦这样开场。


xmyeditor_13.jpeg


xmyeditor_14.png

Airilab官网截图


她带来的Airilab ,是一个面向建筑、规划、景观与室内四大专业的垂类 AI 设计平台:设计师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上传草图,AIRI平台即可在 1 分钟内生成 4 张设计方案,真正体实现从灵感,渲染,修改,高清,动画等五合一全流程的品质体验,让设计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具创造力。


Autodesk 的一项行业报告指出,68% 的全球建筑设计师已在概念阶段试用过生成式 AI 工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 2024 年调研则显示,70 % 的设计事务所至少偶尔使用 AI。Zaha Hadid Architects 公布,引入 AI 后竞赛效率提升 2-3 倍。宏观来看,AI 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市场规模 2025 年预计达 16.25 亿美元,2034 年有望突破 206 亿美元(CAGR 32.7 %)。


工具更新得越来越快,但设计的本质从没变过。面对越来越“聪明”的平台,真正重要的,或许是我们如何用它而不是被它引导。创意的主动权,仍然握在设计师自己手中。



03 职业赛道

打造“AI 免疫力”的时间杠杆


xmyeditor_15.jpeg


xmyeditor_16.jpeg


本次沙龙聚焦AI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职业发展策略,杜雨博士通过三个核心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AI与人力成本"剪刀差"现象显现


杜雨博士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比指出,当前AI技术应用成本正呈现断崖式下降趋势,过去五年间大模型推理成本已大幅度下降,而同期一线城市白领平均时薪却有一定幅度上涨。这一"剪刀差"现象预示着部分岗位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职场人士需要正视这一现实挑战。


模糊问题解决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标准化的专业技能将逐步被机器取代。杜雨博士强调,未来职场竞争力的核心在于解决模糊问题的能力。他以销售岗位为例,指出AI虽然能够提供最优话术,但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共鸣和信任建立能力。在AI拉高行业平均水平的同时,具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将更具稀缺价值。


构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节奏


杜雨博士特别提醒,在AI加速职场变革的背景下,保持生活的平衡节奏尤为重要。他分享了个人时间管理的"双时钟"模式:工作中采用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生活中则保持必要的留白时间。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既是应对AI时代挑战的有效策略,也是保持个人创造力的重要基础。


xmyeditor_17.jpeg



04 留给大家的三道思考题


xmyeditor_18.jpeg


展望行业趋势与未来职场,“第二增长曲线”正从理念变为行动路径。那么,阅读至此的你,不妨自问:


如果明天 70 % 的流程被自动化,你会用剩余 30 % 做什么?


当“Prompt 工程”成了职场标配,你准备怎样刷新自己的标签?


在成本下探、创造力上扬的年代,企业真正的护城河会是什么?是技术?是流程?还是“懂技术的人”?


未来不会因为你畏惧AI而停步,下一个时代的赢家,是那些能把AI变为“第二大脑”,并从容登桌、继续提问的人。或许越是Ai抢饭碗的时代,我们越要拥抱线下的相聚、自发性成长的社群。



更多 C-WORKS 活动

欢迎关注

xmyeditor_19.jpeg


xmyeditor_20.jpeg


 

专栏编辑|Sherry Li

发文编辑|Yiyue Dong

审核编辑|Chenxi


Reference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quantumblack/our-insights/the-state-of-ai-in-2024

https://www.precedenceresearch.com/artificial-intelligence-ai-market

https://www.grandviewresearch.com/industry-analysis/artificial-intelligence-in-education-market

https://adsknews.autodesk.com/views/state-of-design-and-make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