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
2021/11/25

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将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共同举办“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展览分两部分,从历史和当代实践两个角度展示自中国第一代现代建筑师求学宾大以来中国建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


在展览的当代板块部分,将展出业余建筑工作室与非常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作品,来代表“本土性和现代性”在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的影响。两个事务所的主持设计师王澍先生、张永和先生也将与策展人童明、丁力扬先生对谈,阐述他们各自对当代中国城市与农村社会的思考及理解,探索⻄方设计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


展览的历史版块专注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出国留学和归国实践的经历,并与当代板块进行呼应。两个版块突出这一线索进行回顾和展望,并探索中国建造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

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



1666753356813407Ftfm.png


地点: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档案馆+宾夕法尼亚大学费舍尔美术图书馆

时间:2022年1月28日~5月16日


上世纪二十年代,宾大的本科及研究生建筑教育吸引了众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包括梁思成(1901-1972)、杨廷宝(1901-1982)、童寯(1900-1983)、林徽因(1904-1955)等。他们在宾大毕业归国后的职业活动对中国现代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中有人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建筑教育机构,有人奔波于中国物质遗产的发掘保护,并将许多西方设计实践方法引入中国。他们在传统的布扎体系中发展中国语汇,帮助现代主义在中国萌芽。这种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仍存在于当代中国建筑,表现为建筑师们追求现代性和探索本土特征的的双重性。


一百年来,在这些开拓者的引领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建筑师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在进行实践与教学双线实验,从不同角度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建筑表达。他们批判性的建造活动成为推动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力求传达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中西对话、世代对话、以及同时代实践者之间的对话。展览分为历史和当代两个版块。


历史版块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档案馆展出,力图呈现宾大早期中国学生留学和毕业归国后的建筑实践经历。这一版块包括许多未曾展示过的成果。这些作品反映着他们对当时的国际建筑思潮和对中国建造的思考。


当代版块被安排在宾大费舍尔美术图书馆。展览选取了了两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建筑事务所业余建筑工作室(王澍/陆文宇)和非常建筑事务所(张永和/鲁力佳)共六个建筑设计作品。这些规模多样的艺术工作室、博物馆以及大学校园项目体现不同尺度下现代性与本土性之间的平衡方式,也反映着建筑师对当代中国社会状态的思考。

 

 

业余建筑工作室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4.png


王澍(左)

中国当代建筑师,业余建筑工作室创始人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陆文宇(右)

中国当代建筑师,业余建筑工作室创始人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王澍最让人熟知的应该是他荣获了2012年的普利兹克奖,成为了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评委会对其评价是:“他的建筑是永恒的,深深扎根于历史背景与环境,但又具有世界性。”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5.png

宁波美术馆 © Zhu Chenzhou


王澍在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完成了他的建筑学学习,1985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随后他搬到了杭州。在1990年完成了第一个建筑作品后,他出现了设计中断期,转而直接从工匠那里学习传统的手工建造经验,并用更多的时间延续学生时代的研究,将领域扩展到艺术、文学和哲学等。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6.jpg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7.jpg

宁波美术馆 © Iwan Baan


1997年,他和妻子陆文宇共同创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他们相识在南京工程学院的建筑课上,成为工作伙伴后配合默契,分工明确。陆文宇有在专业设计院工作的经验,通常负责和甲方、设计院、施工方的负责人沟通,控制整个项目的进程。她还熟悉技术,王澍称她为「落地大师」。王澍则负责设计、画图、在施工现场解决问题。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8.jpg

 宁波美术馆 © Iwan Baan


业余建筑工作室着重于重新演绎地方传统建筑,并将其中所用的传统工艺在现代建筑中运用。重新被赋予意义的材料、传统工艺和年代已久的建造手法则是工作室的灵感源泉。通过这些,作品呈现了一种当代的、进步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建筑的丰富传统。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9.png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0.jpg

 水岸山居 © 李樾祺


在展览中,观众将看到关于宁波美术馆,水岸山居,富阳文村这三处代表作品更深入详细的项目信息。另外,陆文宇在罗马MAXXl博物馆参展的全球女建筑师展览也值得期待。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1.jpg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2.jpg

富阳文村 © 李樾祺



非常建筑事务所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3.png


张永和(左)

中国当代建筑师,非常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麻省理工学院实践教授

 

鲁力佳(右)

中国当代建筑师,非常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张永和在南京工学院毕业后便赴美留学,先后获得了保尔州立大学环境设计理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硕士学位。1985年开始任教于美国,并在2005年-2010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4.jpg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5.jpg

吉首美术馆 © 田方方


他曾说自己接触到的东西以西方的为多,音乐、油画、小说都是如此,因此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比起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差了很多。也提到出国的经历让他更加意识到,应该去理解与关心传统文化。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6.jpg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7.jpg

吉首美术馆 © 田方方


1993年起,张永和和妻子鲁力佳成立了“非常建筑工作室”。作为非常建筑最早的核心成员,鲁力佳陪伴张永和从莱斯大学辞职、回国,共同开始在国内从事建筑设计与实践。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8.png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 © Wu Qingshan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19.jpg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 © 田方方


也许受到西方现代教育影响,张永和关注理性的构思与设计,在项目中也运用了很多西方现代建筑的理念与手法。但搭载着东方文化的底蕴,事务所把“地方文化”融入项目,将传统的形式统筹在抽象的构图里——探索着现代建筑语言营造中国传统空间的方法。

 

16667535449676303nJO.png

宁波东钱湖专家工作室 © Wallpaper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21.jpg

宁波东钱湖专家工作室 © 韩爽


张永和提到,“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每一个个体又回到个体,变为一种跨文化的融合体……一种文化混血儿。建筑也是如此。”

 

展览选取了吉首美术馆、中国美院良渚校区、宁波东钱湖专家工作室作为代表项目,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项目背后的故事。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22.jpg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 © 吴清山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23.jpg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 © 王玉山


谈创新、谈延续、谈不同文化里的冲突和共鸣、谈中西方的逻辑与视角,王澍/陆文宇的业余建筑和张永/鲁力佳的非常建筑,都是中国当代建筑里绕不开的两所建筑设计事务所。


他们在长达几十年的实践中,始终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将文化传承下来,摸索一种可以面向未来又尊重传统的中国本土建筑学,他们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建筑的一些可能,这让人敬佩与感动。

 

王澍/陆文宇和张永和/鲁力佳有各自非常不一样的建筑之路,两家事务所的思考和实践中相似与差异的部分值得细细思索、解读,这次展览便是一次走近与了解“中国建造”的机会。

 

对话「业余」与「非常」: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与现代性24.png


宾大设计学院院长 Fritz Steiner 于杨廷宝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分享:“在这里,我邀请你们明年一月份参加由童明、宾大设计学院林中杰教授和同济李翔宁院长共同策划,在宾大举行的关于中国和宾大建筑的展览。”


作者|芒库

专栏编辑|Yihan

发文编辑|Dipo 

审核编辑|Linqi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https://www.archdaily.cn/cn/801319/jiao-dian-wang-shu

https://www.archdaily.cn/cn/942623/cong-ye-yu-gong-zuo-shi-zuo-pin-zhong-si-kao-chuan-tong-jian-zao-ji-yi-de-dang-dai-zhuan-yi

https://new.qq.com/omn/20210618/20210618A0A2O000.html

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9/12/46468.html

https://www.fcjz.com/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CUOLPJ605373FYZ.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0910164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