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
2022/09/28
作者

参与完上海的花园文化实践后,

借用实习中一次调休的假期,

Eden 坐火车北上去了秦皇岛阿那亚。

让我们跟随他的步伐,

一起开启对文旅地产典范——阿那亚的探索!

01/

很早以前就听说了阿那亚是个独特的地方:有海滩,有音乐节,有文化艺术小镇,有意式风情。仅是来源于公众号或朋友圈的信息,就让我认定了这个地方非同寻常值得一去。


对于“阿那亚” 三个字的印象总让我联想起热那亚,我想很多人对其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如此,不了解的可能认为是一个类似国外风情的旅游度假区,我带着些许类似印象开始了解,慢慢知道阿那亚本身也并不对所有人开放,只有预订了园内酒店、民宿,或预约购买了园区内艺术场馆门票的人才能进入园区。


园区有着小镇级的城市道路和片区规划,有着私家车、团体大巴、免费站点电瓶车和自行车平衡车的交通系统,沿海岸分布着海上图书馆、礼堂、沙丘美术馆等“精神建筑”,在主要道路上组团散布着商业文创市集和音乐厅、电影院、超市、游泳池、业主食堂等功能性建筑,在其余的大块片区有着毛细血管般的小路导向园区的主体——住宅和酒店,而邻里中心则作为交通总站和园区交往核心,串联起园区的所有功能。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6.jpg

小镇中心市集广场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7.jpg

市集小镇街景与多样的交通系统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8.jpg

小镇电影院旁的街景


在园区内待了两天,步行在干净整洁的意式街道,欣赏着礼堂和海边图书馆的热闹景象,接驳车平稳地穿梭于一个个外观设计精美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群中。但最触动我的,还是这里的生活气息:一个充满人情味儿的海岸乌托邦。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2.jpg

 阿那亚精神建筑代表——海边礼堂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9.jpg

草坪望向图书馆


在深入接触中我开始关注阿那亚的理念,及其所提倡的社群概念和生活方式。在阿那亚,所有的硬件和配套服务都在宣扬一种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对美好精神生活的畅想:在寂静远离城市的海边,一群诗意栖居的人因为爱好和精神需求建立起人与人的亲密关系,形成所有人为所有人服务的微社会般的美好花园。


这样说当然有几分夸张和美化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作为本质为地产的项目,抛开项目内容本身而是从精神生活和社群活动等高层维度进行运营打造,这在行业中已是另辟蹊径。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在阿那亚亲眼看到了很多它们倡导中的理念落地生根的美好画面,人们在这里确实形成了相似的文化环境和社群气候:街道上随处可见爸爸妈妈骑车带着孩子出行,爷爷奶奶坐在游乐园旁看着孙子玩耍,业主食堂内两三家庭一起阖家欢乐的聚餐,喷泉里嬉笑呼喊的孩子们,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少年们,酒吧里大声畅谈的年轻人,草坪上公司团建的团队和沙滩上零散簇拥的恋人…每一个在电影里掠过的幸福瞬间,在这里,以阿那亚为背景一幕幕真实而又虚幻地呈现,像极了一个人造理想社会的乌托邦,一个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国度。


从另一角度来看,正是阿那亚封闭的运营管理和设立的门槛精准筛选着可以入内的人群,不仅仅根据消费水平,还有爱好和格调。来这里的人大多是来度假的中高阶层人群,这一特殊的属性就已从根本上奠定了园区的快乐属性和轻松氛围,人们来这里寻找愉悦、放松、自治、享受的氛围,意在抛却来之前可能存在的一切不快,充足的闲暇时间也为发展社群和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10.jpg

街上随处可见的亲子骑行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11.jpg

街边互动喷泉和嬉笑的孩子们


阿那亚是地产案例中的一个传奇,一个从”濒临烂尾的传统地产”到”重塑精神的度假胜地”,其背后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马寅。“阿那亚”一词,转译自梵语阿兰若的英文表述Aranya,意指“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修行处”。2013年,创始人马寅用看似鲁莽又感性率真的方式,意外打造了阿那亚情怀。那时近40岁的他开始向内寻找答案:我想要什么?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感觉物质层面的追求总有尽头,人们从物质生活当中得到的幸福感已经越来越少。他几乎是依照自己的情感需求与精神需求,打造阿那亚这个项目在房子以外的情感和精神维度。他吸引来的,自然是与自己相似的一群人。


阿那亚的早期业主们有着相似的“轮廓”,他们来自3小时车程以外的北京,且多数生活在文化艺术产业集中的北京东部地区,多出生于65后至75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阿那亚的房产是他们的度假居所,并非刚需。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较为相似的精神世界。


正是这样一群有着相似精神世界的中产人群,激活了阿那亚的社群文化。从以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的业主社群,再到社群逐步发展壮大开始举办读书会、文学节、音乐节、戏剧节、电影节,阿那亚的开发商总是会花钱大力补贴业主的各种社群活动,有商业营销考量。因为阿那亚从不花一分钱去打广告,而是希望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主张找到相应的人群。所以,阿那亚的所有营销费都用来补贴业主社群,“因为聚集在阿那亚的是一群难以被复制的人,他们有知识、有审美、有品位,乐于创造,乐于分享,是阿那亚价值观的最好代言人”。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12.jpg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13.jpg

 海边沙滩夜晚的露天电影


从深层的精神维度上看,阿那亚不是一个可复制的流水线产品,也不是市场逻辑的产物,而是感性的、顺应客户需求的结果,这种客户需求是基于对价值观的明确诉求。由于是用价值观筛选出用户,马寅的角色在业主中间,并不像传统的开发商老板。他建立了微信群给业主投诉用,自居为“村长”。在这社区里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社群里投诉,只要@村长,保证1个小时内回复,24小时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不仅是业主,在阿那亚的官方app中,任何人有意见都可以直接找到马寅的邮箱发声,这种直接快速的反馈机制使得阿那亚的基建和服务不断的完善,成为业主社群高度自治,园区提供服务支持的良性生态现象。


在离阿那亚不远处,有着另一个相似的开放片区,叫做蔚蓝海岸。这个片区没有固定的边界,只有住宅区封闭管理,市政道路四通八达分割着园区的公共空间规划。也许是在模仿阿那亚,精神建筑图书馆、业主食堂、购物中心、游乐园、湿地公园、站点接驳车系统在这里一应俱全。但是在城市的大框架下,接驳电瓶车夹杂在宽广的市政大道上呼啸而过的其他车流中,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助。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14.jpg

蔚蓝海岸浪图书馆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15.jpg

蔚蓝海岸 草坪礼堂


我不知道蔚蓝海岸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把此类项目置于拥抱城市的境地能否成功,是在目前完工的欣欣向荣的新建筑群里,我可以看到一个个聚拢人气的节点,但很难看到阿那亚梦境般的孤岛乌托邦。


2015年,由业主商讨而成的第一版《阿那亚业主公约》面世,这是他们彼此约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马寅当时在阿那亚的内刊卷首语中写过:我们最有责任,也最有能力为中国社会的文明发育创造全新的样本。无独有偶,近些年来在杭州,万科旗下的良渚文化村,“村民们”也在全新的社区文化中逐渐形成了共享自治的《村民公约》,为美好的精神生活和心灵居所而努力着。


一个个异军突起的文旅地产开始向着试验性的“人民公社”不断探索,这一次不再是“大而公”,不再是一起劳动共同收获,而是通过情感价值观建立起来的关系纽带,向着美好的生活齐头并进。当大城市的“熟人社会”和“邻里关系”被重新激活后,未来国内的社区会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满怀期待。


实习内外 · 马村长与阿那亚|以景观人视角,体验文旅地产的「海上乌托邦」16.jpg

阿那亚社群活动


作者|Eden

发文编辑|Dipo

审核编辑|Linqi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中国新闻周刊|阿那亚:本地⼈不属于这⾥,⼈造乌托邦也是乌托邦》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hz@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