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音乐神童”里伯斯金的24岁毕设:打破与重组,无序到有序
2023/04/24
作者

丹尼尔·里伯斯金,

被《时代杂志》评为

“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师之一”

也是第一位获得

“广岛艺术奖(Hiroshima Art Prize)”的建筑师,

以表彰他的作品

对推动谅解与和平所做出的贡献。


殊不知,他在前半生从未做过任何建筑,

只是辗转于世界各地演讲和任教,
充其量算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家。 
直到不惑之年,突然受邀设计
费利克斯·纳什鲍姆博物馆
(Felix Nussbaum Haus),
52岁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
人生中的第一个实体建筑作品。

在这之后的20余年里,
他和妻子,也是他的商业合作伙伴尼娜,
硬是在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携手闯出一片天地。

正如大文豪巴扎克所说:

“所谓天才,就是耐性。” 

或许,相比于那些年少成名之人,

他的成功确实来得有些晚。 

但正是因为经历过岁月磨砺,

一步一步积累,一点一点沉淀,

反而让他的人生更加丰盈,

同时也更能波澜不惊地去面对得失,

去包容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

01

像柯布西耶一样去破坏,去重组

丹尼尔·里伯斯金24岁毕业设计


高中毕业后,里伯斯金考进纽约库珀联盟学院(Cooper Union),成为了“纽约五人组”之一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 )的学生。

 

硬朗线条、神秘氛围、深厚的象征意义……海杜克的独特风格正是基于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 


里伯斯金也深受其影响,开始追寻柯布西耶的足迹,踏上了一场未知的探索之旅。 

在他本科的课程设计中,他曾选了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进行解析。


640.png

1967–1968,Analysis: Le Corbusier, Villa Savoye ©cooper


这栋位于法国巴黎西郊普瓦西的乡间别墅,正是基于柯布西耶的重要理论——“新建筑五点”。即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和自由立面。 


宅基为矩形,长21.5米,宽19米,共三层。由于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以纤细立柱及半圆柱状入口作为支撑足矣。这样的巧妙设计,实际上也是为了方便车辆进出,同时让房子宛如脱离地面,有种与以往欧洲住宅截然不同的“悬浮”感。


640.jpg

1928-1930,Villa Savoye ©ins pixiprol


入口左侧的旋转楼梯可以直达二层,由于四面长窗环绕,让室内通透敞亮、采光更佳,又能与外界景致产生联结。 


二层外侧的坡道通往三层的屋顶花园,在这里可以尽情拥抱自然,享受日光、远离喧嚣。 


不管是旋转楼梯,还是坡道,都让居住者可以尽情穿梭于不同空间之中,将柯布西耶“建筑漫步”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640.jpg

档案号 FLC 19425 ©Fondation Le Corbusie


在萨伏伊别墅的设计之中,柯布西耶将传统住宅的界限、功能进行解构,重新建立了灵活多变的新秩序。 


不得不说,里伯斯金的人生也如柯布西耶的作品一般,不断打破重组,不断突破自我,从而进阶到更高的维度。


为了完成包括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 )在内的三位建筑系教授要求的毕业设计课题,他从研究“拼贴艺术(Collage)”着手,并将其中的“拼贴画(Collage-drawings)”发展为一种利用线条、相片碎片、色块,同时利用画布的负空间进行创作,来表达三位建筑空间形式的方法。


其中涵盖了几何秩序(Geometric Order)、极简主义(Minimalism)、精确主义(Precisionism),以及超级工作室(Superstudio)、阿基佐姆(Archizoom)的乌托邦/反乌托邦叙事(Utopic/Dystopic )。


此后,基于对“拼贴艺术(Collage)”的研究,里伯斯金开始对建筑平面图进行解构、重组,并创作了一系列名为拼贴画谜(Collage Rebus)的绘图。


640.jpg

1969-1970,Collage Rebus II: Axonometric Crystal ©cooper


没错,这就是他毕业设计里展现的的拼贴画艺术,不仅打破了固有的二维平面局限,也模糊了虚与实的边界。 


640.png

1969-1970,Collage ©cooper


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之后,这种由立体派艺术家布拉克和毕加索创造的拼贴画风格,早已凭着自带的创新、有趣及艺术感成功破圈,成为了一种备受追捧的时尚潮流。



历史、记忆、伤痛

惊心动魄的创伤美学


1946年出生于波兰罗兹,小小年纪就能拉一手漂亮的手风琴,7岁上电视表演,曾和大他一岁的以色列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同台演出。 


还拿过美以文化基金会(America.Israel Cultural Foundation, AICF)的奖学金,妥妥就是人们口中的“音乐神童”。 


只不过后来他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他迷恋铅笔在纸张上摩擦的声音,更享受一张张作品在笔下呈现的过程。


640.jpg

1954,拍摄于扎科帕内附近的波兰乡间 

©《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Breaking Ground: Adventure In Life And Architecture)


母亲见他如此痴迷,便苦口婆心劝他:“建筑是门行业,也是门艺术。” 


“在建筑中总是可以表现艺术,但在艺术中无法表现建筑,当建筑师是一石二鸟。” 


就这样,19岁的里伯斯金不再执着于音乐,而是开始朝着新的目标努力,最终考进纽约库珀联盟学院(Cooper Union),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然而,在这些光鲜、美好的表皮之下,无法改变的是那些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640.jpg

1952,父亲、母亲、姐姐和丹尼尔·里伯斯金 

©《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Breaking Ground: Adventure In Life And Architecture)


13岁之前的他成长于战后波兰,父母都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自然而然也会把这样的历史带入作品之中。 


加上后来跟随家人前往以色列,之后又乘船移民美国,这样的居无定所,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回忆都是灰色的。不只是由于年龄和距离,而是那些回忆本身就是灰色。欧洲北部的天空、工业城市罗兹的灰尘,以及社会的灰暗……而这也奠定了他未来建筑风格的基调。 总是离不开历史的沉痛和伤痕累累的回忆。 


从柏林犹太博物馆到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再到旧金山当代犹太博物馆,以及纽约“911”世贸遗址重建、加拿大国家大屠杀纪念碑……里伯斯金的作品总是承载着沉重的历史,和伤痕累累的回忆。


640.jpg

1988-2000,Jewish Department of the Berlin Museum 

©Hufton+Crow


在他看来,“伤痛不应该被埋葬。只有直面历史,最终才能被治愈;遗忘从来都不是解决之道。建筑是一种语言,与历史相关,与灵魂相关,它不仅仅是材料堆积的构造物,更是诠释生命和态度的载体。” 


正是有了这类建筑,那些震撼人心的回忆,和战争带来的伤痛才不会被遗忘。

 

正如里伯斯金所说:“我认为,若没有记忆,我们就不会知道自己该往哪去和自己是谁。所以记忆于建筑而言并非微不足道,而是引导着心灵、情绪和灵魂的根本途径。” 


那些黑暗的、暴戾的、肆虐的……或许都会成为过去,但战后留下的创伤却永远无法愈合。这些建筑的背后,不只是为了缅怀逝者、追忆悲痛,更是对后人的警示的,对未来的期许。


640.jpg


640.jpg

2014-2017,National Holocaust Monument 

©doublespace photography


在库珀联盟学院毕业前夕,里伯斯金曾获得一笔奖学金,让他有机会能够像柯布西耶那般去旅行、去探索,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一次新奇的“美国公路之旅”就此展开,他没有带相机,而是用画笔去捕捉,山川、河流、沙漠也好,摩天大楼、乡间田园也罢。 


与此同时,他也用心感受那些不同的建筑,不只是外表的华丽、高耸,还有背后深刻的蕴意。关于历史、关于人文,关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发展与变迁。 


640.jpg

Daniel Libeskind 

©Stefan Ruiz, courtesy Friends of Dresden


如今,77岁的里伯斯金仍然坚信建筑和音乐一样是流动的、变化的,能够直达人心引起共鸣的。“伟大的建筑,一如伟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诗和音乐,都能说出灵魂深处的精彩故事。”


发文编辑|XZn
专栏/审核|Mel
审核编辑 | Miranda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media@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Reference:

https://libeskind.com/

《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Breaking Ground: Adventure In Life And Architecture)

《建筑师的教育》( Education of an Architect)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E4%B8%B9%E5%B0%BC%E7%88%BE%C2%B7%9%87%8C%E4%BC%AF%E6%96%AF%E9%87%91

https://archswc.cooper.edu/Search/projects?search=Libeskind

https://www.wenmi.com/article/pzfee1011mtr.html

https://archive.org/details/breakinggroundad00libe/page/n10/mode/1up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Villa_Savoye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96%A9%E4%BC%8F%E4%BE%9D%E5%88%A5%E5%A2%85

文章收藏